首页 > 历史小说 > 民国第一军阀 > 第113章:轰炸釜山

第113章:轰炸釜山

还要朝鲜!

    同时更是提出巨额赔款,而且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现在中国是要彻底的扼杀rì本。

    因此rì本也疯狂了起来。

    既然要想扼杀rì本,那就等着面临rì本的全力反抗吧!到时候谁都别想占便宜。

    抱着这种心态,rì本疯狂的将七个常备师团中的五个投送到了朝鲜,同时还在rì本动员了五十多万预备役。

    为了将这些兵员投送到朝鲜,rì本zhèng fǔ于10月25rì派出仅存的五艘战列舰,同时在rì本动员船只五百余艘,这些船只当中很多都是渔船。

    战争爆发前rì本的商船被中国租走了一部分,战争爆发后这些商船就变成中国的了,接着又被中国海军偷袭了各大港口,也被击沉了不少船只,导致rì本能够动用的大型船只大大量减少。

    英国在rì本港口遭到袭击后,起先还不准备把商船撤出rì本,但接下来英国商船却在rì本港口触雷沉没了两艘,接着又在前往rì本的航线上触雷沉没了五艘。

    更加让英国恐惧的是,德国率先发起潜艇战,在大西洋上一个月内就击沉了近八十万吨的英国商船。

    英国的商船吨位正在不断下降,在这样下去海洋运输根本无法保障,对于英国来说将是灾难xìng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只得从rì本把商船撤出。

    rì本现在只能靠自己的船只向朝鲜投送兵力。

    当rì本的船队出发后不久,马上就有一艘商船触雷沉没,船上三千多名rì军葬身海底,被救起的只有两百余人。

    这让rì本人很郁闷,前面不是扫雷了吗?怎么还有水雷!

    rì本一直搞不清楚这水雷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些水雷压根就不是传统水雷,而是新型的磁xìng水雷。

    当船只行驶到水雷附近,磁场发生改变之后,这些水雷就会。

    没有搞明白水雷的原理,rì本自然不可能弄出针对xìng的扫雷措施。

    随着船队越接近釜山,触雷事件愈发密集,肥前号战列舰被一颗水雷重创,舰体前倾16度,海水不断灌入其中。

    好在rì本水兵奋力抢救,把舰体前倾保持在了10度左右,但肥前号的速度却是降低到了13节,很快便落在了船队后面。

    另外四艘战列舰也接连触雷,不过情况比肥前号好得多。

    而那些护甲薄弱的商船、渔船就没那么幸运了,在不断的触雷中,三十余艘运兵船沉入海底。

    不过万幸的是,中国海狼部队因为在釜山地区布下大量鱼雷,目前也不敢大规模在此区域内活动。

    在经历了让人惊心动魄的不断触雷之后,船队终于到达了釜山。

    只是灾难只是刚开始而已。

    由于rì本船队的行踪被航狼部队发现,因而将情报传递给了空军。

    空军立即派出三百架中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的航程为一千两百公里,从山东蓬莱起飞,足够轰炸到釜山地区。

    在船队刚到达釜山的时候,天上传来如同闷雷一般的轰鸣。

    所有rì本士兵都困惑的看向天空,由于山东一战rì本全军覆没,很少有经验的士兵,只有那些逃回去的rì本联合舰队水兵听到这个声音后,才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支那人的飞机……”那些水兵惊恐的大叫起来。

    中国空军也发现了下面大量的rì本船只,随即降低飞行高度,向釜山港口中的rì本船只上空飞去。

    这些轰炸机不是俯冲轰炸机,但却是大飞机,载弹量多达一千公斤。

    而港口中的rì本船只密密麻麻!

    第一架轰炸机从rì本船只上空掠过,炸弹像下蛋一般从天上丢了下去。

    轰轰轰轰……

    后面的轰炸机紧跟而上,炸弹像雨点一般从天而降,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下面的rì本船只在密集的轰炸下,大量船只被炸沉炸伤。更要命的是,那些船只上装满了rì军士兵,那些都是陆军,根本不知道如何扑灭船上的大火,而船上那几名水手又忙不过来。

    很多船只迅速的被大火所淹没。

    运兵船上的rì军士兵如同下饺子一般,疯狂的从船上跳下。

    第一波轰炸过后,那些轰炸机在天空一个盘旋,再次对rì军进行第二次投弹,这下把全部炸弹都丢了下去。

    整个港口烽火连天。

    一条条黑烟不断的往天上冒,进行第二次投弹之后,那些轰炸机开始返航。

    而釜山港口却是一片狼藉,港口中到处都是漂浮则的船只残骸,上百艘船只沉入海底,两百多艘船只不同程度起火。

    倒是那些战列舰没什么事,虽然也有起火,但却被控制住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说《民国第一军阀》为转载作品,第113章:轰炸釜山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地铺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