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回到隋朝当炀帝 > 第五十六章 大业之治

第五十六章 大业之治

    第五十六章 大业之治

    萧逍终于剪除了异己,这一次大清洗杨素,苏庭林,宇文述三大门阀瞬间垮台,光斩首人众就多达八万余人,门阀势力也逐渐消亡了下去.他有派大军剿灭了苏家堡的判贼,可是苏家父女俩却没了踪影,这让他郁闷了好一阵子.不过想到苏冰尚在人世,心里的一点点愧疚之情也就平息了.萧逍这时也发现了自己当初有着太多的想当然,他此时的思想已经不再是做一个昏君了,至少不想做一个亡国的昏君.

    他首先吸取了以前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但是萧逍最重视的还是人才的选拔,在中国古代的意识里,选拔人才是要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的.可是当一个人才他的德和才不能兼备的时候,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到底应该选哪个?传统的说法是,首先我们要德才兼备,这个话没错,但是不能兼备呢?传统的做法是先德后才,但是萧逍的做法正好相反,他颁布求贤令,公开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唯才是举”.也就是说当德和才一旦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首先取的是才,而不是德.

    他这个口号一出,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连至少道德品质都有问题的话,怎么可以做官呢?萧逍大胆的提出三种设想.

    第一种,有德无才,道德上倒是无可挑剔,老好人一个,啥也干不了,这种人我拿了有什么用?第二种,求全责备,我好容易发现一个人才,大家来提意见说他有一个什么什么毛病,我是用还是不用呢?第三种,就是弄虚作假,一个人才为了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只好做政治秀、做道德秀,这个是不行的.既然中国古代有了这样的弊病,萧逍的做法就必须来矫正,而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所以萧逍不能说德才兼备,必须说“唯才是举”.

    萧逍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只要是这个人有才,哪怕不仁不孝,你们都尽管推荐给我.所以萧逍在处理德才关系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德才兼备固然最好,但最主要的还是唯才是举.

    再这个前提的感召下,一大批人才聚集到了萧逍的周围.文有魏征,李靖,麻叔谋等,武有侯君集,徐世绩等.

    这以后萧逍又提出了关于“廉与贪”的问题.萧逍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比如有些人爱占小便宜,当官的时候顺手牵羊牵些什么,但这些人的本质并没有那么坏,而且拿的东西也无关紧要,所以萧逍对于这样的人的态度就是罚俸.中国古代总要讲究清正廉洁,比如朱元璋是最恨贪官的,甚至发明了扒皮填草这样的酷刑来惩治他们,结果呢?明朝的贪官却是所有朝代里最多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君子,也大多是伪君子,面上装着不拿,其实心里还是想拿的.

    所以萧逍先是给官员提俸,使他们的俸禄达到除了可以养家之外还有些富余.然后面对小贪也只是罚俸,但对于大贪却也十分严厉,予以诛九族的大罪.就好比一只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你没必要因猫偷了点东西你就一棒子打死他,因为它留着还是有的,至少能逮住老鼠.

    但这些不代表萧逍就不注重法制,他曾亲自宣布:“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恐怕也只能是穿越过去的萧逍了.

    法律制定出来后,萧逍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大业初年,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萧逍却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炀帝的苦心经营,大业初年法制情况出奇的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一个月之内竟然那只三个人被判了死刑.

    另外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萧逍下旨禁止歧视商人,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说《回到隋朝当炀帝》为转载作品,第五十六章 大业之治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地铺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