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一百六十二章富国强兵

第一百六十二章富国强兵

。我身为长史,掌兵马之权。我希望能够带人去各别部司马营内观看情况。”

    “这是长史的职责,季常无需向我请示,自去便是了。”关平说道。

    长史掌管兵马,兵马布防,军需调动,都需要马良操持,他现在要去各营看看情况,也是合乎常理的。

    不过马良为人规矩,便要请示一下。

    “诺。”马良应诺道。

    之后,关平再交代功曹孙乾,若是有张姓山民下山投奔,需要好生安排妥当。

    处理了这些事情之后,关平便自回去卧房内休息了。先在张雨的伺候下,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穿着宽松的衣裳,跪坐在卧房外的小厅内。

    张雨正在织布,邓艾则由先生带着读书去了。

    刘氏没事就喜欢织布,张雨织布是从刘氏那里学来的。关平也不在意,虽然府中不缺这点钱,但是张雨喜欢就没必要制止。

    所以张雨在织布,而关平则在发呆。

    为什么要发呆呢?

    因为今天之事呗。

    关平认为治下民众,如此骨瘦如柴苦哈哈,乃是耻辱。再则,关平是打算在房陵地区募兵三四万的强悍人物。

    哪怕是穷兵黩武,也在所不惜。

    但是做一个穷兵黩武的大魔王,显然是要出问题的。若是税赋太重,后方造反可咋办?

    发呆,便是左思右想,想要将房陵郡弄的富裕起来。

    虽然关平信誓旦旦,只要自己做甩手掌柜,并搞搞小发明,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但可惜,关平能搞的小发明极少。

    他又不是事先就知道自己要穿越,谁会了解那么多不需要的知识?

    一个正常人,需要知道玻璃是怎么制造的?

    一个正常人,需要知道蒸汽机是怎么制造的?

    关平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忽然,关平看到了张雨在织布,她小手下的织布机。好奇问道:“一匹布,作价几何?”

    “一万钱。”张雨对于此事显然是如数家珍,一边拨弄着织布机,一边随口回答了太守大人。

    “这么贵!”关平咋舌不已。

    一万钱可以购买一头耕牛,三万钱可以在幽州换取一匹战马了。这一匹布凭啥卖这么贵?

    关平是个好学的家伙,不懂就问。于是张雨笑盈盈的看了一眼这个不懂事的太守大人,说道:“一来丝麻贵,成本高。二来太守大人可知道一匹布,有多长吗?”

    “不知道。”关平很乖的摇了摇头。

    “十丈。”张雨笑道。

    关平咋舌,十丈就是三十三米。一匹布居然有三十三米????这么一算,一匹布价值一万钱,似乎也说的过去了。

    一米布,差不多也就三百钱而已。

    布是好东西啊,在这个时代可以当做钱币来花销的,乃是硬通货。正所谓财帛,财帛,帛便是布的一种啊。

    关平的心思不免活泛了起来,这生意好做吗?

    应该好做吧?

    关平记得诸葛亮控制下的蜀汉,可是依靠出口蜀锦获创造外汇收入,以支持北伐大业的。说起来,确实有点搞笑。

    蜀汉几乎连年出兵北伐,曹魏为之焦头烂额,但偏偏上层权贵以穿戴蜀锦制作的衣衫为荣,又为蜀汉提供了财政帮助。

    一笔烂账。

    “一匹蜀锦,价值几何?”关平又不耻下问道。

    “一匹蜀锦,价值三万钱吧。这还是在巴蜀地区的价格,若是出了巴蜀,可能价值四五万不止。”

    张雨对这方面还真的很精通,说道。

    关平听了之后,眼睛发亮,迫不及待的问道:“蜀锦好做吗?”

    张雨笑而不语。

    关平顿时泄气了,想想也知道,既然号称是蜀锦,肯定是出产自巴蜀地区的好布,技术可能握在某些世家大族的手中。

    若是蜀锦这么好做出来,北方人能高价购买蜀锦吗?

    自己制造不香吗?

    关平已经对制造蜀锦死心了,但对于织布却还是心思活泛,便问道:“那一匹布需要多少成本,制作又需要多久?”

    “需要九千钱做成本,制作好一匹布。”张雨说到这里想了想以后,才回答道:“闲来无事织布,需要一月才能织好一匹布。”

    关平心里头计算了一下,闲来无事织布,一年可以得十二匹布,赚一万二千钱,换算成粮食有一千斤,乍一听,不错啊。

    但张雨又说道:“虽然一匹布价值一万钱,但是商人收购一匹布,只有九千二百钱左右。”

    关平心里头凉凉。

    得,感情一匹布也就赚二百铜钱。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如果织布真的这么好赚钱,那么整个天下女子都不做农活,改行做织布吧。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说《三国之关平当老大》为转载作品,第一百六十二章富国强兵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地铺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