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越战的血 > 第五章 捕俘行动 三

第五章 捕俘行动 三

    侦察大队的捕俘行动很快就变成了一种常态,毕竟侦察大队是一个营的编制,以排为单位每个排参加捕俘一、两次也就有几十次了。=

    当然,这些捕俘行动是不可能全都集中在老山地区的越军……虽然老山一带的防线也不短,但在我军对其几次展开捕俘行动之后,越军就提高了警惕并加强了警戒。

    这还让我军的一次捕俘行动吃了一次亏,有一回越军是专门针对我军捕俘设下了陷阱,也就是有意布置了一个看起来很容易被俘虏的哨兵,而在这个哨兵周围则暗中多布置了几个暗哨。

    甚至我还相信,越军这段时间在一线类似于这样的陷阱还有许多个,这是由于越军不确定我军会选择哪个目标下手,于是干脆就来个“广撒网”,反正这个布置也不用多少人手而且也只是多花点时间的问题。

    从这一点来看,战场其实就是不断的演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事情,毕竟双方付出的都是自家性命,所以总是会使尽浑身解数与对方见招拆招。

    越军的这种布置当然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这时我军侦察大队捕俘组很快就被越军摆放在明处的哨兵给吸引了目光……其实这也是侦察大队连续几次捕俘成功而产生了一种自大的心理,于是就没有发现越军其实还另有安排。

    结果就不用多说了,这是侦察大队的第一次捕俘失败。

    好在在最后关头,越军担任诱饵的哨兵表现反常……据指挥这次捕俘的五排排长王云海回忆,就在他们秘密向越军哨兵接近时。发现越军哨兵的目光总是有意无意的向他们所在的位置飘。而且动作突然就变得不自然。

    这就引起了王云海的怀疑。因为很明显这名越军哨兵已经发现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按照常理,做为一名哨兵如果发现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那就应该察看、确认一番才对,而这名越军哨兵不只没有这样做反而装作没看见……这不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和部队的命运开玩笑吗?!

    于是这就只有一个解释能说得通了……这是越军布下的陷阱,这名越军哨兵不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而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诱饵引诱侦察大队上前。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越军有多疯狂,竟然会以自己的兵为诱饵。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这名越军哨兵虽然勇气可嘉,但演技却不够好……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任何一个人在知道黑暗中有敌人悄悄朝自己靠近而且随时还有可能将自己杀死的话,都不可能会像平常一样保持镇定和自然的。

    想到这里王云海当机立断,马上发出行动取消全军撤退的暗号。

    越军暗哨也很快就察觉到这一点,当即就有两个排的越军一边打枪一边朝我军撤退的方向追了上来,另外还有一个排从侧翼直插我军捕俘组的退路企图包围我军。

    这时接应组就及时做出了反应,他们在第一时间为捕俘组的撤退提供火力掩护,接着用最快的速度在我军后方布下大量的地雷……当然,这个布雷就没有再挖坑了。只是简单的将地雷况下,我军与越军在心理上还是十分相似的……这也许是因为越南与我国同属一种制度,又或者是因为越军是由我军训练出来的,所以在作战风格等方面都十分相似。

    心理上的相似,就表现在都不服输,在哪里跌倒就自然而然的会希望在哪里爬起来。越军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表现就是712战役,他们明知道我军有炮瞄雷达,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们制定怎样的计划都是十分危险的,但他们还就是不服气,结果就是以成千上万的伤亡为代价。

    我军战士其实也有这样毛病……确切的说这很多时候都不能算是毛病,因为一支部队要想保持一种顽强的作战风格。就必须要有这种不服输的倔劲。

    但正谓“过犹不及”。凡事都要有个度。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中庸之道”。

    “不服输”也同样是如此,这种倔劲如果是恰到好处的话,那就可以是不断的超越、不断的进步。但如果过了,那就是执迷不悟不懂得变通。

    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华文化还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简单的说,如果按一般部队的想法,这一仗在老山一带打败了,那战后总结很有可能就会是总结出各种原因,比如计划不够周密、协同不够紧密、准备不够充分等一大堆。最终的结果就是还要在老山这一带继续找越鬼子麻烦,不把这块硬骨头给啃几块下来就不算好汉。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明显的,老山一带的越军已经有了防备,就算我们组织严密偶尔能够成功几次,也不可避免的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毕竟双方都是人,越鬼子不是傻瓜,我们也不是神仙。

    如果换一种思维考虑,我们的战略目的是捕俘,而不是跟越鬼子斗气,于是局面就豁然开朗了。

    就像侦察大队最后得出的结论一样:捕俘点过于密集。

    其话外之意。就是要分散到其它地方去展开捕俘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说《越战的血》为转载作品,第五章 捕俘行动 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地铺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