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龙啸大明 > 第二章 拥立新君(二)

第二章 拥立新君(二)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的专家分柝,最有资格,也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就是福王朱由崧。一来朱由崧近在淮西,迎请方便,二来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嫡孙,崇祯的亲堂兄,血统也最近。这一点也是朱甴崧的最大优势所在,因此既使是在当时,也许多有识之士,如淮西巡抚路振飞,给事中李清、章正宸,进士郑元勋等人都有过类似的提议。

    但因为东林党人在三十余年的那一场立嗣之争,保住了皇长子朱常洛的太子位置,使当时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希望立福王朱常洵(即朱由崧的父亲)为太子的图谋才化为泡影。因此他们担心一旦朱由崧登上帝位,重翻旧案,自己在政治上将会失势。

    于是以当时的东林党魁,礼部侍郎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以“立贤” 为名,到处游说,提议迎立潞王朱常淓继承皇位,强烈反对由朱由崧来继承皇位。而支持钱谦益的,也有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等南京重要的大臣。

    但这个提议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因为潞王朱常淓一来是崇祯的长辈,二来血统也比朱由崧较远,非神宗的嫡系子孙,所谓贤名,其实不过是喜读书、好空谈而己,如淮西巡抚路振飞就直言不讳:“议贤则乱,议亲则一。”

    而在南京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首席大臣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一方面在内心里也认为应该按伦序,迎立万历皇帝的子孙,但对拥立朱由崧有所顾忌,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其他东林党人的情绪,因此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不立褔王也不立潞王,改立远在湖南的桂王朱常瀛为君。

    然而无论是史可法还东林党人都没有想到,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他们议论不决的时候悄悄展开。

    原来守备凤阳太监卢九德在万历末年,曾在宫中服伺过老福王朱常洵,因此对朱由崧非常有好感,希望把朱由崧扶上皇位,于是也在背后帮助朱由崧策划,并亲自出面联络黄得功、刘良佐、高杰等三名有兵权在手的实力派大将,许以高爵,说服他们拥立朱由崧为帝。

    黄得功、刘良佐、高杰贪图拥立之功,因此也都同意,但三人虽有兵权,但声望不足,还需要找一个位高权重的文臣来主导才好,于是卢九德决意找凤阳总督马士英出面主导,而黄得功和刘良佐又提出,最好再说动浙江的商毅一起行事,则更有把握一些。( )

    因为商毅的资历虽然不深,但在去年下半年率师南下以束,连败李自成、张献忠,平定浙江叛乱,战功赫赫,威震南方,黄得功和刘良佐都和商毅一起并肩作战过,深知商家军的战斗力,如果能够把商毅也拉入拥立福王的阵营中来,也能使福王阵营声望大增,成事几乎就铁板钉钉了。相反如果商毅反对拥立福王,改为拥立潞王或桂王,那可就是一个极大的麻烦了,黄得功和刘良佐心里盘算,自己三人绑在一起,恐怕也不够商毅一顿的量。

    卢九徳听了之后,也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因此也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去找马士英出头,另一方面又派自己的亲信太监袁大祥去联络商毅。

    现在商毅也是南方举足轻重的人物了,因此商毅阵营中的主要人物,基本情况也不是什么秘密,袁大祥也知道在商毅的阵营中,周世奇一家占有很重要地位,深受商毅的信任和重用,于是首先来到嘉兴府找周少卿,简单的说明了一切。

    周少卿到底还是年轻,不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同时也认为从血统的尊卑上来说,福王确实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如果商毅这次也参与拥立行动,立下了拥立之功,不仅是指日高升,而且在新君面前说话也大有份量,那么只要请奏一本,自己这个代理知府也就可以马上转正了。因此也在袁大祥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会尽力劝说商毅答应。然后带着袁大祥,连夜赶到了杭州。他也知道这时商毅不在浙江,于是首先来找老爹周世奇,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其实周世奇为官的时间虽然也有不少,但都是在地方为官,对朝廷内部的斗争所知也不多,再加上对南京的信息也不了解,因此也觉的这到是一个好机会,商毅好了,自己一家不也连带着水涨船高了吗?不过他到底比周少卿多吃了二十年的饭,本能的感受有些不对劲,但又不说是那里不对来,不过商毅不在杭州,这件事情自然是要由叶瑶瑱来決断,因此马上带着儿子,来见叶瑶瑱商量。

    看完了信,又听完了前因后果之后,叶瑶瑱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摇了摇头,道:“周伯父、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说《龙啸大明》为转载作品,第二章 拥立新君(二)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地铺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