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商海惊涛 > 第四百六十章 孟加拉乡村银行

第四百六十章 孟加拉乡村银行

    杨星的这个说法不但对于李国柱这样的中原省领导听来振聋发聩,就算是对城市大学里的理论派经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奇的理论。他讲话的中心就是中原省不但不是资源匮乏的省份,相反还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而最大的资源就是充沛的劳动力。

    此时对于国内经济界而言,因为一直接受了大量西方经济理论,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所谓人口红利的提法是双面刃,很可能未曾得利先要伤己。这个世界上凡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从来没有轻松,可以说是世上最麻烦的工作。现在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不是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而是解决国内不断升高的失业率。欧洲不少国家推行的高福利模式宁肯国家借钱把社会闲散人员供养起来吃穿不愁好吃懒做,也不敢随意消减社会福利,就是因为竞选需要选票,任何执政党都不敢冒着失业率飙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被选民赶下台。

    相比而言,出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国内以前连失业这个概念都不愿引用,这几年国企改制中大批职工被冠以“下岗”等名义离开企业,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失业。中央不是没有意识到大批下岗工人走上社会的危险性,所以还提出了“再就业培训”、免除下岗职工创业的税收、提供给再就业政策支持等多项措施,但对中原省来说依旧杯水车薪,效果不障,并且中原本身还有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的问题,所以省里一直头痛庞大的人口基数,从来只把它当成包袱,而从没看成是一种资源。

    “有点意思,你搅黄了我的好事,总要给点补偿才行。”李国柱看着杨星胸有成竹的分析,心里的阴云一下子被驱散了不少,杨星做为程沧海的“小诸葛”,他的名气在官场中也算传开了,他既然能这样说,那他振兴中原的理想火花就还没全部熄灭。

    “其实我最初和美国的比尔盖茨讨论过如何行善才能对最贫穷的人群有帮助,当时我以为他做电脑搞软件出身,自然是把思路放在信息it产品上。没想到他摇头否认了,他说他和妻子到过非洲许多贫困地区,发现那里的人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没解决,缺医少药没有文化,这种情况下提供给他们一台最新式的笔记本电脑没有任何意义,远远比不上给他们一顿饱饭或一支救命的抗生素针剂更有价值。我当时很受触动,所以觉得想振兴省里的经济,关键还是从广大的基层民众身上下功夫。”杨星这番话显然已经不只是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了,李国柱心有同感的长叹了一声。

    杨星和比尔盖茨的特殊关系他早就知道,98年抗洪时杨星和比尔盖茨联手捐献了十亿美元,堪称国内收到的最大一笔私人捐款,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国内对此秘而不宣,但在他这个层级的领导中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杨星在国内的特殊的政治地位大概就是在那时确定下来的,所以国内想动他的人不少,但都拿他没办法,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的确够大。但没想到比尔盖茨这个外国佬对于慈善事业的本质看得如此清楚,明白只有满足了大部分平民最根本的需求,才能好整以暇的去想什么网络电脑之类的更高需要,相比这一点,他的确有些舍本逐末急功近利乐。

    “其实我在国外听说过一种‘微额贷款’业务,我觉得比较对省里扶持农村和城市居民创业的路子。”杨星微笑说道,在场的城市大学里不乏学经济的学者,一位副校长小声接口道:“是不是穷人银行?”

    杨星颔首道:“看到方校长对此很清楚,那不妨你给大家解释一下。”那位方校长听到杨星点将,再书呆子也知道这是杨星给他机会在李省长面前露脸,感激的向杨星投去感谢的眼神,清清嗓子讲述连忙起来。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近邻孟加拉国是公认的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这个国家却出了一名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把他经济理论付诸实施,改变了孟加拉国三分之二贫困人口的命运,他就是穆罕默德?尤努斯。”

    此时的穆罕默德?尤努斯还只在亚洲地区小有名气,但当他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后,他的事迹才家喻户晓。尤努斯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孟加拉国经济学家,1974年孟加拉发生的一次毁灭性的饥荒,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让当时还在大学里教授经济学的尤纳斯震惊无比,彻底改变了躲在象牙塔里研究经济理论的做法,走进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说《重生之商海惊涛》为转载作品,第四百六十章 孟加拉乡村银行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地铺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